日前,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牽頭主編的我國首部綜合性水利圖集《中國水圖》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多樣,氣候復雜,河湖眾多,獨特的地理條件和農耕文明決定了我國水之自然規律的復雜性,也決定了治水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國家興盛的至關重要性。
世界上發達國家歷來重視水圖的編制工作。美國1962年和1973年兩次編制出版了美國水圖(Water Atlas of American),2000年編制出版了美國地下水水圖(Ground Water Atlas of the United States)。歐盟2016年發布了“歐洲水圖全球表層水探索者”的交互式在線地圖工具,幫助歐洲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決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氣候變化及水資源等方面的情況,并依此制定更有效的政策。2017年發布了《歐洲城市水資源圖集》,以一種直觀的方式展示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采取的相應行動。我國有關部門陸續編制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地圖集》(1999年)、《中國植被圖集》(2001年)、《中國地質圖集》(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圖集》(2002年)、《中國自然災害系統地圖集》(2003年)、《中國地貌圖集》(2004年)、《中國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圖集》(2004年)、《中國重大自然災害與社會圖集》(2004年)等與水有關的綜合圖集。水利部門也陸續編制了各流域防洪工程圖集、部分流域編制了流域水利圖集、水利部發布了《中國暴雨統計參數圖集》等專業圖集,但一直缺少一部以水為主題的大型綜合圖集。因此,《中國水圖》的正式出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水利部于2009年正式立項開展《中國水圖》編制工作。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牽頭,水利部有關司局給予業務指導和技術把關,水利部、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等部委的相關單位和中國科學院的有關研究所共25家單位參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云為主編。700多位專家學者收集整理了海量資料,深入計算分析,研究凝練相關要素特征和規律,應用先進的制圖和編圖平臺,經無數次的專題討論、審查和修改,最終于2022年底完成這一巨大工程。
《中國水圖》是一部以水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圖集,由序圖、水體與水文循環、暴雨洪水與干旱、水資源、水工程5大部分,共113幅主題圖組成。《中國水圖》以圖語言并輔以數表和文字,從不同角度、不同尺度、不同側面,系統地描述我國領土范圍內各種形態水的數量和質量,水的循環及其時空分布規律,水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現狀,水與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等,形象、直觀、科學地反映了我國水的形成、循環、開發、保護,以及我國面臨的新老水問題,系統地梳理和總結了我國在治水、管水實踐中的偉大成就和經驗。
【專家評述摘錄】
《中國水圖》理論性與實用性兼具,既是一項高水平的科學成果,亦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價值,對深刻認識我國水的知識與規律、科學治水與管水均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可為國家開展各種宏觀規劃、運行管理和決策提供基礎依據,也是普及水科學知識的優秀教材。(劉昌明,中國科學院院士)
期盼多年的《中國水圖》在2022年底正式出版了!這是水科學領域的一件大事和喜事!《中國水圖》的出版具有豐富和深刻的意義,一定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從科學意義上講,《中國水圖》系統地介紹和認識水圈有關的宏觀規律及科學事實;從實踐應用方面講,《中國水圖》全面系統直觀地表述水圈中水在國家和流域尺度的各種宏觀規律、科學事實,以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等基本國情,是表述中國國情的重要文獻,將為國家開展各種宏觀規劃、運行管理和決策提供基礎依據;從科學普及需求看,《中國水圖》全面系統地介紹關于水的科學和知識體系,是國民普及水科學知識的重要教材,是公眾參與水管理和決策的基本資料和宣傳材料。(王浩,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水圖》集新中國水文科學與實踐之大成,把中國水文人70余年來積累的水文科學知識系統化,并進行嚴謹、深入、生動地表述。編圖指導思想明確、高屋建瓴,既聚焦于國家重大需求,也耕耘于水科學前沿;綱舉目張,選圖精當,五大部分計113幅圖涵蓋了水文科學幾乎全部內涵;時空尺度把控科學、精準,凡圖皆以最佳時空尺度適配其所表達的水文現象與過程;圖集透出深耕的泥土香,每幅圖都是關于該主題的最新觀測和研究成果。嚴謹科學,技術先進,中國水圖的科學性不僅體現在編圖的地球系統科學思想和時空尺度與維度的精準把握等方面,也表現在諸圖都是基于海量數據分析、計算而得出的成果,給出了定量的描述,從而極大增強了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劉國緯,水利部原科技委委員)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
電話:(025)52898300
地址: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街95號
郵箱:nsy@nsy.com.cn
版權所有: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 蘇ICP備05086125號 中企動力 南京